2025全球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啟動 向世界傳播湖南發展新面貌

“智关强国”行动助力河套地区深化改革开放 续写更多“春天故事”

清华大学举行开学典礼 四个新书院迎600余位新生

105岁老兵忆烽火岁月:与飞虎队“伙计”联手抗击日寇

非遗技艺酿就百亿产业 “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香飘全球

深中通道架起江门文旅“金桥” 港澳游客纷至沓来

户均收入2.57万元 重庆黔江12.7%建卡贫困户脱贫

发布时间:   来源: 泰亚传媒

       记者近日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溪镇看到,传统的桑蚕养殖方式已经被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设备取代。黔江区通过创新“四措施”深耕绿色产业链,厚植益贫性机制,特别是运用创新技术运用,形成了一套适合黔江的栽桑养蚕综合实用技术——“六化五配套”技术,实现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带动了当地桑蚕产业发展。

  据了解,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顺青颉合作社2017年12月成立,建起了占地1080平方米的双层标准化大棚,棚架的里面是现代化的养蚕设施。这套设备是重庆养蚕行业最先进的设备之一,能自动完成从一龄蚕饲养直到大蚕上簇、自动取茧等全部工序。以前20多人6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3个人就能很快做完。

  “蚕桑产业一直是黔江区脱贫攻坚中部署发展的一大重点产业,我们通过创新技术运用,实现产业‘标准化’‘规范化’。”黔江区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促进当地桑蚕产业发展,黔江区与西南大学等院校合作加强蚕业科技人员队伍建设,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向仲怀成立了黔江蚕业院士工作站,积极开发桑、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

  实践创新形成的“六化五配套”技术,通过培训推广,目前已经在全区实现小蚕共育率及室外养蚕大棚、纸板方格蔟推广使用率100%,不断提升蚕桑收益和优质水平。同时,该区成功引进红黄绿彩色蚕试验养殖,探索桑菊套种、桑菜套种、桑下养鸡和桑枝蘑菇、桑枝燃料等桑园综合利用开发模式,并在全区推广,使亩桑综合收入提高到近10000元。

  截至2018年,全区产茧5.2万担,收入达到8000万元,户均收入达到2.57万元,直接带动全区12.7%的建卡贫困户实现脱贫。(记者雍黎)

上一篇:凝心聚力涤荡黑恶让三秦百姓更有幸福感安全感
下一篇:张庆黎出席朝鲜驻华使馆中朝建交70周年招待会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njhlxx.cn/ 东盟评论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