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丨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谈制造强省打造新引擎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1-22 18:11:02





【本刊讯】新华社广州1月19日电 开年之际,总投资150亿元、年产能500万吨的恒力(惠州)PTA项目正式动工,这标志着广东加强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建设迈开了新的一步。
大项目背后是一张发展“大蓝图”——作为经济规模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的省份,展望“十四五”时期,广东如何将自身打造成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如何以企业为主体打造新的创新引擎?怎样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省长马兴瑞。
为何说“十三五”对广东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广东“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刚过去的2020年克服了哪些挑战?
马兴瑞:“十三五”时期是广东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五年。全省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的大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7.5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超过11万亿元,年均增长6%;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深圳先行示范区开局良好,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克难,市场发展活力动力充分激发;区域创新综合能力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加速推进,三大攻坚战取得决胜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升,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回顾2020年,广东坚持全国全省一盘棋,迅速有效控制疫情,高效推动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预计202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超过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7.2%,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
怎样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记者:广东提出将自身打造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为此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马兴瑞: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是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政治自觉,是广东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使命任务的关键路径,也是广东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广东将强化三方面功能。
一是强化支撑功能。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近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1/10强,外贸进出口额占全国1/5强。制造业是广东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产业链供应链是事关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将围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培育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制造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全面塑造广东产业发展新优势。探索“链长制”,以“链主企业”为核心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全产业链生态。
二是强化联通功能。广东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关键是加快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构建联通内外的贸易、投资、生产、服务网络。我们将大力拓展国内经济纵深,联通国外市场,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继续深耕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加快建设贸易强省。
三是强化撬动功能。当好战略支点,必须发挥重大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传导放大效应。我们将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在放管服、“数字政府”建设、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领域实施新一批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加快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更好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
如何以企业为主体打造新的创新引擎?
记者: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经之路,作为创新大省,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广东将如何深化创新发展,打造新的创新引擎?
马兴瑞:90%的科研机构设在企业,90%的科研人员属于企业,90%的研发经费来源于企业,90%的发明专利产生于企业,“四个90%”是广东创新发展的最大特色和突出优势。
广东打造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需要进一步发挥广东省企业创新意愿强烈、动力强劲的特点,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我们将大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依托行业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创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同时,我们将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出台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抓好国家实验室、10家省实验室建设,在材料、生命、海洋、能源等重点领域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基础设施,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和创新能力,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把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努力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积极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
如何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记者:“十四五”期间,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广东将采取哪些新举措,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马兴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我们将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携手港澳统筹推进航空、港口、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1小时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围绕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重点从投资贸易、专业资格互认等方面堵点入手选准突破口,再形成一批“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举措。
——加快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对标全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做强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平台建设,打造空间分布集聚、优势协同互补的全球科技创新重要策源地,进一步集聚全球高端创新和产业资源,积极打造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着力推进民生领域合作。从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出发,从港澳普通民众最关心的身边事办起,聚焦青年创新创业、社保政策衔接等热点难点,谋划推出三地居民关注度高、受益面广、影响力大的政策措施,为港澳同胞特别是港澳青年在内地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便利条件,更好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资料来源:新华社、广东省侨联宣传文化中心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