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练书法 两岸师生北京触发文化共鸣

“广西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活动在南宁青秀山举办

岳阳非遗:让乡愁成为可携带的文化信物 ——2025港澳台及海外华文媒体岳阳非遗行侧记

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召开

台湾旅行商海口旅游资源专题交流推介会 携手拓展旅文市场

2025泰国潮趣购物节在南宁举办

新疆博物馆: 馆藏东方史上最早的“中国”(之三)

发布时间:   来源: 泰亚传媒
    泰亚传媒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来自世界各国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被镇馆之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深深吸引,这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发现之一的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二字最早的出处。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蜀地织锦护臂是在1995年10月,由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的一处古墓中发现的。这块织锦护臂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也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显示了极高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八个篆体汉字出现在护臂的纹样之间,其含义深远,据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的研究,“五星”指的是古代中国天文中的五大行星,即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荧惑(火星)和镇星(土星)。古人认为当这五颗行星同时出现在东方的天空时,预示着对中国的祥瑞之兆。
  这块织锦的尺寸大约为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呈圆角长方形,其织造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图案设计复杂,展现了汉代高超的丝织技术。它不仅是一件艺术珍品,也是研究古代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汉代织锦技艺以及古代中国天文历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目前,这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的2楼8号展厅展出。除了这件镇馆之宝外,还有许多其他珍贵文物,如方格兽纹锦、彩绘踏鬼天王木俑等,共同展示了新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上一篇:浙江余姚:文创赋能 推动阳明文化新传播
下一篇:新疆博物馆: 穿越千百万年的人间烟火余温尚存(之二)

首页   |   

Copyright © http://www.njhlxx.cn/ 东盟评论社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