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中原行走進淮陽太昊陵。(大公文匯網記者 劉蕊 攝)
(大公文匯網 記者劉蕊、實習生張媛媛 河南報道)24日上午,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中原行走進周口淮陽區,探訪有「天下第一陵」之稱的太昊陵。這座安葬着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陵廟,以其跨越千年的建築規制、厚重的文化積澱與鮮活的民俗傳承,讓參訪團一行沉浸式感受華夏文明的根源魅力。
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中原行走進淮陽太昊陵。(大公文匯網記者 劉蕊 攝)
一陵冠「天下」:千年規制裏的文明印記
太昊陵坐落於淮陽縣城北1.5公里處,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列「中國18大名陵」之首。其獨特地位源於深厚的歷史根基——據《陳州府志》記載,春秋時已有伏羲陵,漢以前設祠,唐太宗、宋太祖等歷代帝王均曾頒詔修繕、祭祀,明洪武三年更被朱元璋列為帝王陵寢之首,現存建築格局多承明清規制,以伏羲先天八卦之數理興建,是中國帝王陵廟中大規模宮殿式古建築群的「孤例」。
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中原行走進淮陽太昊陵。(大公文匯網記者 劉蕊 攝)
步入陵區,750米長的南北中軸線串聯起外城、內城、紫禁城三道「皇城」,三殿、兩樓、兩廊、十六門等數十座建築沿軸線展開,「十門相照」的布局盡顯恢宏。從橫跨蔡河的「渡善橋」起步,午朝門紅門金釘的帝王規制、先天門的八卦意蘊、統天殿內手托八卦的伏羲塑像、高十尋的伏羲陵墓,再到陵後象徵「揲蓍畫卦」的蓍草園,每一處建築與景觀都承載着伏羲「開天立極」的創世傳說。參訪團一行駐足於《伏羲聖跡圖》浮雕前,聽講解員細數「結網罟」「畫八卦」「制嫁娶」等典故,不時舉起相機記錄,感嘆「這裏的一磚一瓦都是文明的活教材」。
值得一提的是,陵區東南隅的松柏造型公園堪稱「東方園林藝術瑰寶」。200餘種松柏造型如「百鳥朝鳳」「青龍戲珠」,以剪代筆、以樹為材,活態呈現傳統園藝智慧。「這樣的園林藝術我還是第一次見,既自然又充滿想像力!」參訪團成員紛紛感嘆道。
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中原行走進淮陽太昊陵。(大公文匯網記者 劉蕊 攝)
太昊陵的每一處細節都讓海外華文媒體一行深感「不虛此行」。「這裏不僅是一座陵廟,更是華夏文明的『根脈之地』。」大家紛紛表示,未來將通過文字、影像等形式,把太昊陵的歷史文化與非遺活力傳播到海外,讓更多人讀懂「天下第一陵」背後的中華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