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追梦路上的改变与坚守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55:47





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追梦路上的改变与坚守

  “美国大学在哪些方面改变了你的认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周成刚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上发起的这个问题,答者不少。

  当曾经在英国留学的陶米写下留学对自己的影响时,已经回国工作3年的她仍会“内心澎湃”,那段辛苦而马不停蹄的经历在她的生活中留下的印记“十分深远”。“这段经历不能用物质财富来衡量。回国工作到现在,我还没赚回当年留学期间的花费,似乎并不值得。但留学经历对我人生态度的影响非常巨大。”陶米说,正是出国留学让她重新认知自己。

  陶米的感受是周成刚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一。无论有多少种答案,“改变”是毋庸置疑的。

 

 

  重新审视自我

  周成刚在知乎上发起该问题的背景是新东方美国名校之旅日前再度启程。其实在5年前,周成刚就在新东方发起“探寻世界名校之旅”活动,5年来他带领团队已走过四大洲17个国家,脚步遍及171所学校。此次再度出发,审视“留学带来的改变”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次名校之旅的定位是“深度探访美国著名学府,探寻世界名校的精神财富,传递世界名校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些“精神财富”“教育理念”带给留学生改变。

  “我学会了规划时间,学会了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情;我更加独立了……”当陶米一条一条地写下留学带给自己的改变时,她说最重要的是看待人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虽然没办法具象地描述,但体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

  当初送陶米到机场,母亲站在机场国际出发口忐忑不安,担心“娇弱、举棋不定、独立能力不强”的女儿能否适应留学生活。她从没想到“女儿会一下子这么独立”。“其实,并非是我不独立,只是母亲没有看到。独自在外留学让母亲看到了我的另一面。”陶米说。

  杨青出国读书前,已有工作。当她决定迈出出国留学这一步时,周围全是不理解的声音——“到底有啥用”。当杨青结束学业回顾自己的留学经历时,对当年的这个答不上来的问题给出了答案:“在出国留学前,我以为自己三观已定,但是最终被肯特大学的教育改变了人生态度,何其有幸。教育最大的用处,也许就在这里。”

  培养国际视野

  留学在外,不同的文化背景让每个学生都会面临跨文化适应。如何看待跨文化适应也决定了每个学生留学期间的不同表现。在海外学子看来,留学带来的根本改变还在于文化碰撞下的“国际视野”。

  高中起便就读于美国的李同学发现,因学校里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学生,在上课时,大家总会对一件事情发表不同的理解和想法。“我总觉得,当一个人在发表自己看法的时候,他好像在发光发亮。”

  如今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就读的李同学读的是心理和教育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关注点说简单点就是人和社会。在我看来,社会和人的作用相辅相成。通过留学,我学会了用包容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不同的声音。同时,我自己也可以作为学校的一分子,贡献出我的声音。这就是我的改变。”李同学说。

  “过去5年,我带领团队走访世界名校,给我触动最大的就是看到中国留学生脸上的自信和内心的强大。”周成刚说。

  在陶米看来,这种自信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通过留学获得的“国际视野”。“虽然不一定每个学生通过出国留学都能获得国际视野,但留学是获得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

  周成刚在集结了他5年名校之旅经历的《镜头里的世界名校》一书中指出:“国际视野不只是出国留学或学习外语这么简单的事,它更是一种时代感,是高远的眼光、跨界的能力和胸怀等。”

  如何看待改变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首次突破60万大关,达60.84万人,同比增长11.74%,持续保持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地位。

  随着留学人数的增加,关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的讨论进入大众视野。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出国留学带来的正向变化,自然离“留学成功”又近了一步。但也有未能从“成功留学”跨越到“留学成功”的学生,媒体上就可见因各种原因陷入留学困境的学生的报道。

  如何让留学带来的变化保持正向,曾在英国牛津大学访学的杨老师在访学期间常和中国留学生交谈,他告诉记者:“在这些孩子身上,我看到的是他们把留学经历当作实现梦想的一个阶段。因体验不同的教育体系、不同的文化氛围,他们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但孩子们内心的梦想一直保持不变,比如有的学生希望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的学生希望能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等,这些想法都没变过。抱着这些持定的信念,留学自然会朝着正向的方向发展,而不会因为出国学习就让自己迷失。”

  从上世纪90年代赴澳大利亚留学到2013年发起“新东方名校”之旅,周成刚也在无限接近自己梦想的路上。“我终于明白,梦想就像是远处的一座灯塔,闪闪烁烁,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而前行途中看到的风景、遇上的风浪和学到的本领才是最重要的收获。”周成刚说。(本报记者 赵晓霞)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