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世芳:致力清洁能源,心系祖国蓝天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21-01-28 15:06:05






 
(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海内外资讯社记者联合报道)栗世芳,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学与信息系,2001年远赴澳大利亚留学,取得新南威尔士大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库专业硕士研究生和联邦国立大学信息技术与数学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证。现任包头市汉诺威工业装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裁,能源、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PM2.5专项治理小组治理技术执行董事,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国外学成高精尖,走上归国创业路
栗世芳从2005年开始在澳大利亚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计算机模拟设计、高效储能新材料、太阳能热风发电系统整体设计、氢能源、太阳热发电高效太阳能集热器等多个课题的跨国联合研究,有效地将澳大利亚专家的尖端科研优势、先进的实验室服务管理平台以及中国的工厂制造业优势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跨国、跨界的产学研一体化,归国前,任澳大利亚PACIFIC SOLAR POWER 联合创始人及亚太地区总裁。
在栗世芳创业最初的两年半时间里,中国的供暖系统主要以燃烧煤炭能源为主,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就是一个行业梦想,没有任何现成的东西可利用和借鉴。于是她借助北京的专业人才、市场、环境,在北京搭建了一个余热、低温、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创业联盟。解决了人才问题,生产问题又摆在她的面前。当时国内的生产设备无法满足她的生产要求,于是栗世芳的团队又开始了生产设备的研发,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条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空绝热储能板”自动化生产线,成为储能行业典型的国内“首台套”。她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缺什么,补什么”,“没有什么,就创造什么”的不平凡的海归创业之路。

扎根包头,砥砺前行
根扎得越深,树长得越高;步踏得越实,路走得越远。经过几年的拼搏奋斗,公司已经步入正轨,并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汉诺威公司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建有自己的产学研一体化科研及生产基地,占地50亩,总体建筑面积23889平方米;已经拥有国际国内专有、专利技术30余项,正在申请软件著作权20多项,形成了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体系,其中高效节能、储能、绝热的太阳能光热利用等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栗世芳研发的“新型AG热存储材料及离网式太阳能热储存发电系统”项目,对太阳能、氢能和高效储能材料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是能源领域中革命性的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已经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C认证以及ISO14001环境认证,并且取得了清洁能源光热、光伏综合利用领域的规划、设计、施工资质。
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公司被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被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众创空间单位”,同时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成为为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研发、生产、运营基地及行业人才培育输出的平台。

脚踏实地创新科研,利国利民心怀感恩
回国十年,栗世芳扎根科技创新基层,利用储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解决了北方地区散煤燃烧的污染问题,让老百姓冬季供暖费用直降到城市集中供热费用的1/3,实现了科技精准扶贫。该项目已经成功地挑战了零下40℃的满洲里、海拔3688米的西藏高空地区,可以为部队、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矿区、工业园区等地区提供热源,做到不烧煤、不烧气、不烧油,每年可以为国家节省数百亿的财政补贴。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三省及西藏等地区。
栗世芳带领汉诺威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以国际领先技术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公司的工程研究中心和国际先进科研资源,建设了一个围绕着清洁能源集热、储热、绝热、超级导热、均匀提热、散热及高效热交换技术产业协同发展的服务平台,力争通过内蒙古得天独厚的清洁能源资源优势及环境优势,创造一个全新的智慧生态科技产业链,打造一个以储能及清洁能源光热技术综合利用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我国的节能减排、雾霾防治提质增效,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栗世芳在发展企业的同时,还不忘回馈社会。她自觉主动回报社会,倡导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做慈善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近几年,个人累计向社会各界捐助资金60余万元,特别是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积极和澳大利亚方面取得联系,购买到150箱医护专用免洗洗手凝胶,并在2月7日送达武汉人民医院。为了及时购买这批物资,栗世芳直接从个人账户支付了所需费用。当国内疫情好转,国际疫情开始严重时,她又积极给意大利、德国、阿塞拜疆等国家捐赠口罩。在疫情面前,她用行动诠释了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和社会担当,以爱心彰显出侨界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和大爱精神。

资料来源:中国侨联,内蒙古侨联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