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欧”新方案几近破产 英有意“甩锅”给德国?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10-10 10:01:49





  英国政府的退出欧洲联盟新方案8日几近破产。英国与欧盟当天多场商谈和会晤没有取得进展,反倒让双方陷入相互指责。

  多家媒体报道,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拯救“脱欧”方案的唯一机会仅剩说服爱尔兰总理利奥·瓦拉德卡接受英爱边界安排。欧盟方面日益倾向于同意“脱欧”再度延期,可能在下周举行的欧盟峰会期间讨论具体延长期限。

  【关税同盟分歧】

  约翰逊8日早晨与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通话大约30分钟。一名要求不公开身份的唐宁街10号消息人士随后向数家媒体“吹风”,说默克尔提出英方无法接受的要求。

  这名消息人士说,默克尔在这一“澄清”德国立场的通话中明确,依据约翰逊本月初提出的“脱欧”新方案,欧英“势必不太可能”重新达成“脱欧”协议,“不管是现在还是以后”。

  默克尔提议英国北爱尔兰地区在“脱欧”后留在欧盟关税同盟并永久遵循欧盟统一市场的货物贸易规则。但约翰逊的方案要求北爱与英国其他地区一起离开关税同盟,只在北爱地方议会允许的前提下继续遵循统一市场法规。

  路透社报道,德国总理发言人证实默克尔与约翰逊通话,但拒绝作更多回应。默克尔资深盟友诺贝特·勒特根提出,德国的“脱欧”立场没有更新,双方依据约翰逊方案在10月31日以前达成新协议“一开始就不现实”。

  约翰逊8日随后与到访伦敦的欧洲议会新任议长戴维·萨索利会晤。萨索利会后告诉记者,双方没有就达成新协议取得进展。萨索利告诉英国天空新闻频道,约翰逊在会晤中重申,不会向欧盟申请“脱欧”延期。

  约翰逊当天收到的唯一正面反馈来自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首相府发言人说,两人通话大约40分钟,“重申达成‘脱欧’协议的意愿”,“希望本周晚些时候面谈”。按照英国《泰晤士报》的说法,约翰逊可能10日会晤瓦拉德卡,届时将为说服爱尔兰总理接受英方的英爱边界方案作最后一搏。

  瓦拉德卡与约翰逊通话后告诉爱尔兰广播电视台,他会为达成“脱欧”协议奋斗到“最后一刻”,但不会牺牲爱尔兰、北爱和欧盟其他国家的利益。

  【愚蠢责怪游戏】

  就英方消息人士披露的德英领导人通话内容,欧盟方面8日予以强烈驳斥,认定英方有意把“脱欧”谈判濒临破裂的责任“甩锅”给德国。

  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直接经由“推特”向约翰逊喊话,说:“问题的症结不在赢得某种愚蠢的责怪游戏,而是欧盟和英国的未来以及我们民众的安全和利益。你不想要(现有‘脱欧’)协议,不想(‘脱欧’)延期,不想撤回(‘脱欧’申请)。君往何处?”

  欧盟委员会主席让-克洛德·容克向法国《回声报》表达类似看法,说:“我不接受指认欧盟导致谈判逐渐失败的责怪游戏……解释应由英方阵营作出。”

  按照路透社的说法,图斯克“如此突兀的回应”说明就“脱欧”事宜相互责怪的游戏实际已经开始。英欧都在为“可能混乱”的“脱欧”作准备,没有哪一方愿意承担责任。

  一些媒体质疑“匿名人士”披露内容的真实性。英国《卫报》报道,所谓消息人士据信是“脱欧”立场强硬的首相高级顾问多米尼克·卡明斯。

  默克尔所属政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的“脱欧”事务代表德特勒夫·赛夫说,英国媒体披露的通话内容“完全不可信”,违背德国政府过去3年针对“脱欧”事务的“全部准则”,即“由欧盟委员会主导谈判”。“对德国总理而言,坚持要求北爱地区留在关税同盟完全破坏准则。”

  《卫报》注意到,德国政府先前一直提倡给予英国更多宽限,以避免后者“无协议脱欧”。英国广播公司欧盟记者亚当·弗莱明指出,欧盟内部一些人“怀疑”默克尔会使用诸如“势必不太可能”等说法。

  【下周讨论延期】

  无论把责任归咎于哪一方,英国与欧盟就重新达成“脱欧”协议的磋商确实陷入停滞。

  爱尔兰总理瓦拉德卡8日证实,新“脱欧”协议不太可能在17日至18日一次关键欧盟峰会期间达成。

  《泰晤士报》报道,一些欧盟成员国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为约翰逊设置延期“脱欧”的时限和条件。一些英国议员希望欧盟同意把“脱欧”期限设在明年夏天,以便英国再次就是否“脱欧”举行全民投票。但至少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欧盟成员国考虑给予更短期限,只让欧盟有时间准备“无协议脱欧”,却让约翰逊无法提前选举。

  《卫报》报道,下周欧盟峰会将讨论多种可能期限,但“自然”选择是明年6月。有消息人士认为,欧盟可能不按常理出牌,选定一个让英国无法及时提前选举的“脱欧”期限,从而迫使英国议会接受“脱欧”协议。(海洋)(新华社专特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多方位多角度感受江门生态之美 多方位多角度感受江门生态之美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