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中华黄河故事|龙门渡口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


来源: 运城侨联   时间:2022-07-27 08:45:39





黄河龙门渡口位于河津西北,是山陕峡谷南端著名的渡口。这里是黄河大峡谷的出口,河流至此,宽百余米。李白有诗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绘了黄河在龙门激荡的磅礴气势。清代魏源《龙门》诗曰:“不放黄河走,层层锁石门。架空腾雪浪,夺隘战乾坤。南北中条划,地天人力尊。如何开辟久,元气尚浑浑。”把黄河冲破重重险阻,在龙门的排山倒海之势展现得淋漓尽致。龙门渡口的军事价值极高,是距离汾河下游最近、河道最窄的一个黄河渡口。

在山陕黄河的南段,龙门渡、蒲津渡是最具有军事价值的两个渡口。从河东去往河西,蒲津渡的优势在于水流平缓,距离古都长安较近;不利的因素在于河面太宽,在渡河时遭受敌方拦截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距离长安不远,河西往往会有重兵防守,也增加了渡河的难度。龙门渡的优势在于河面较窄,缩短了渡河时间;河对岸的韩城距离长安较远,渡河后的军事压力相对较小;不利的因素在于河水的流速还比较湍急,在洪水季渡河的难度更大;韩城地处关中平原的最北端,从龙门渡过黄河,向南去往长安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从河西来河东,蒲津渡的优势在于可以尽快进入山西,不利的因素在于渡河时遭受敌方拦截的可能性很大,渡河后会遭到河东军事力量的层层拦击;龙门渡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深入到山西的汾河下游平原,向南占据峨嵋原,切断运城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的联系,不利的因素在于要受到季节的制约。在古代的战争史上,当无法在蒲津渡口过河时,人们往往选择在龙门渡口突破,龙门渡是山西南部战略地位仅次于蒲津渡的著名渡口。

龙门渡口的军事价值在先秦时期就显现。战国时期,从公元前307年开始,秦国连续三年渡河攻打魏国的皮氏(今河津市),目的就是控制龙门渡口,南下兼并魏国的河东郡。

十六国时期,大兴元年(318),平阳城的匈奴汉国发生内乱,镇守长安的刘曜从龙门渡河,赶赴平阳平叛,过河之后不久即皇帝位。太元二十一年(396),后秦将领姚绪奉命东渡黄河,攻占河东地区,河东太守柳恭镇守蒲坂。因为柳恭的防守严密,姚绪无法从蒲坂东渡。在汾阴(今万荣县)薛氏家族领袖薛强的帮助下,姚绪从龙门渡河进入河东,南下占领蒲坂。

北朝时期,东魏与西魏、北周与北齐对峙时,龙门渡口的军事价值凸显。天平元年(534),高欢进攻潼关,东魏的关右行台薛循义从龙门渡河,一路南下,在华阴招降了西魏的北华州刺史薛崇礼。当西魏的势力进入河东后,便在峨嵋原北缘的玉壁筑城,一来是把向北发展前哨推进到汾河一线,二来是为了保障西边不远处龙门渡口的安全,使驻防在玉壁城的西魏东道行台与大本营长安之间的联系畅通。北周时,在龙门渡口设立龙门关。武平元年(570),北齐大将斛律光率大军在汾河北岸修筑工事,向西直到龙门,与北周的玉璧城对峙。第二年,北周宇文宪率兵两万从龙门渡过黄河,北齐将领王康德率军逃跑。不久,北齐斛律光又率众在汾河北岸筑平陇、卫壁、统戎等13个堡寨(在今稷山县西北平陇村一带),加强北齐的汾河防线,威慑龙门渡口。可见,北周与北齐在河东地区南北对峙时,都十分重视龙门渡口的军事动态。

隋末,大业十三年(617)八月,李渊父子从晋阳起兵南下,到达河东地区。当时,隋朝将领屈突通据守蒲州抗拒。汾阴人薛大鼎到龙门拜见李渊,建议李渊:“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背扼喉之计。”薛大鼎建议李渊不宜南下攻打蒲州城,以免在河东滞留,应该尽快从龙门渡过黄河,直奔永丰粮仓(在渭河河岸),兵临长安。按当时河东地区的军事形势而言,蒲州城的隋军人数众多,城防坚固,确实很难在短期内攻克(实际上唐军在两年多后才拿下蒲州城),薛大鼎建议李渊在龙门渡河,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唐军没有当下从龙门渡河,在久攻蒲州未下,滞留河东地区19日之后,李渊才率军渡河,推迟了大军进入长安的时间。没有及时从龙门渡河,是李渊在战略上的一个失误,说明了在蒲津渡西进有困难时,从龙门渡口西入关中是十分必要的。

武德二年(619)三月,占据塞北的刘武周南下占领晋阳,其部将宋金刚又南下攻陷晋州(今临汾市),进逼绛州(今新绛县),攻陷了龙门,很快就可以进入关中。当时蒲州城还在隋军手中,夏县也发生了反唐叛乱,唐军要保障关中的安全,就必须尽快进入河东,以峨嵋原为根据地,切断蒲州、夏县之敌与汾河以北宋金刚的联系。从黄河龙门渡口东渡是当时的最佳选择:第一,可以尽快收复龙门渡口的控制权,阻击敌军西渡入关;第二,龙门渡口是距离峨嵋原北缘最近的渡口,可以声援绛州城的唐军,对附近的宋金刚所部形成威慑,监视敌军的动向。李世民率领军队从长安北上,挺进龙门,进驻峨嵋原北端的柏壁要塞,五个多月后收复了河东。龙门渡口在唐初的柏壁之战中,又一次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作用。

宋金之际,南宋建炎元年(1127)底,金军大将娄室占领了河东地区之后,准备进犯陕西。金军计划从蒲津渡口西渡,因为宋军有重兵在河西防守,金军渡河受阻,连夜北上龙门渡口。金军从龙门渡口踏冰过黄河,驻防韩城的宋军将领丝毫没有防备,韩城很快被金军占领,长安危在旦夕。龙门渡与南边的蒲津渡相距二百里,但在军事上有呼应关系,防守一方如果顾此失彼,就酿成大错,宋军此次忽视了龙门渡口的防御,十分典型。

明代末年,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正月初八,李自成率领50万农民军离开西安北上,从禹门口(即龙门渡)过黄河,很快进入山西腹地,一路北上,先后攻陷平阳、太原、忻州、代州、宁武等地,进军大同,直逼北京。

抗战时期,1938年12月,日军企图偷袭禹门口渡过黄河。中国守军第61师两个营从陕西东渡黄河,在乡宁县师家滩登陆,从东龙门山侧翼向日军发起攻击,经过血战,在12月30日收复了禹门渡口及龙门山阵地。此役给日军以重创,粉碎了日军进犯大西北的企图。(李广洁)

来源:运城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