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美国中选改变对华态度


来源: 泰亚传媒   时间:2019-08-12 22:46:45





  章建民
    美国中期选举尘埃落定,美国民主党11月6日夺回失去了8年的众议院控制权,获得了挑战特朗普总统特立独行执政风格的权力。而且在州及地方选举中,民主党也表现得好于共和党。
    众所周知,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总统及高层官员的言论、美国内政外交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很容易被归结为“为了中期选举”、“为了拉选票”——包括美中贸易战、美国对华日益强硬的态度与政策等。
    现在,随着中期选举结束,那么,接下来美国是否会改变对华政策的走向?中美关系会不会因为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国会分治得到改变?一段时间以来美中关系处于低谷,会不会随着中选结束而“言归于好”?所有这些问题也正是许多华人在期盼,更有许多中国人认为,中美关系将出现曙光。
    绝对不是泼冷水,更是不悲观,笔者只是以历史和现实,尤其美国当下的政治、社会、经济格局等多因素分析,虽然美国国会选举后出现两院会分治格局,但对华的政治格局没有变化,对华的根本原因没有变化,对华的社会面没有变化,中美竞争的要素没有变化。对于中国而言,美国完全不可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对于这一基本面,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认识。
    为什么中美关系受中期选举结果影响的可能性看上去最小。一个不可否认的原因是在对华强硬态度上,至今却却是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态度重合率最高的议题之一。细心的人应该注意到,其实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没有攻击特朗普的对华贸易战,历史上民主党在意识形态问题上,尤其是在人权问题上对华抨击更为高调。如果我们抛开其它不说,就说民主党的核心人物,很有可能明年初将上任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就是一个长期、坚定的对华批评者,我们可以找到她历年来许多对华批评的过激言论。回望这几十年美国政局,包括俩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曾经都在中期选举中失去众议院控制权,但是当年其实在对华政策上俩位总统也是动作频频。
    再从美国为什么挑起对中国实施贸易战根源去分析。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美国挑起贸易战的意图到底是什么?这是根本问题,答案最近其实已经变得比较明朗。表面上,美国希望能缩小中美贸易逆差。以此为目的,美国希望中国能降低关税、提高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等等。
    其实,我们稍稍加以分析,足可以看出,这些诉求其实都容易满足。一位曾经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官员曾经告诉我,当年入世谈判就是在彼此退让中前行的。就算按照美国提出的375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对于中国而言也不算大事,一个数字可以说明,中国去年GDP12.2万亿美元,其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美国的60%左右,只比美国大概少7万多亿美元,甚至按照某些指标(比如工业增加值)已经超过了美国。也就是说贸易逆差要填平,坐下来一定谈得拢。但现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事实上,中国发展到目前阶段,官方也希望能做到贸易平衡,加快进口能倒逼国内企业创新,给老百姓带来实惠,这些非但不会削弱中国,反而会让中国经济更有活力更有竞争力。问题是我们有些人想得太简单了,如果美国只有这些贸易层面的诉求,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早就结束了。毕竟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持续的贸易摩擦对两国经济都不利。
   之所以中美贸易摩擦迟迟不会结束,反而是逐渐升级,就是因为美国还有另一个最大诉求:遏制中国。因为美国充分感受到中国这几十年来发展太快,无论是经济领域、高科技领域、甚至世界地位和话语权都对美国构成一种威胁,带来一种莫名的焦虑,让美国越来越担心,中国会超越美国,要主宰世界。支持遏制中国的群体,在美国大有人在,就算特朗普下台,甚至共和党落败,也不可能改变这样格局,目前美国国内对中国发展害怕和遏制,应该是下了决心,甚至的党派上也是统一的。因此,在美国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在对待抵制中国崛起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高度一致。
    当然,中国毕竟不是四十年前中国,中国毕竟不是克林顿和奥巴马时期的中国。中美同是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中国又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之一,无论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世界话语权,都是美国各界希望得到支持的。所以,从这个意义去说,并不代表中美双方不应当争取扩大共同利益领域的合作、管控分歧。比如,在朝核问题的处理、反对恐怖主义等就需要美中合作;经济方面两国可以在承认不平衡和互补性的基础上通过磋商解决问题——这些努力可以大大地缓和美中之间的紧张关系。
    我们也应该欣喜地看到,随着中选结束,经过一次推迟的美中第二轮外交与安全对话将于11月9日在华盛顿登场。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最近又通了电话,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两国元首此次通话富有建设性,向外界释放中美贸易问题取得进展的信号。特朗普11月1日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说,他与习近平主席的对话“非常好”。特朗普说,他同习近平主席讨论了许多话题,其中贸易问题是重点,双方也就朝鲜半岛核问题进行了很好的讨论。他还说,相关讨论将在他与习近平主席出席11月底、12月初的阿根廷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期间继续进行。彭博社2日发表文章说,此次通话是美中两国元首过去6个月里首次向外界公布的通话,双方都表示在双边贸易问题和朝核问题上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讨论。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1日援引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的话说,“在总统和主席层面,美中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正在恢复”。这些磋商不一定能立刻解决问题,但两国各层级、各方面的官员保持沟通无疑可以减少误解与误判带来的冲突,对于双方都关心的经贸与战略问题的探讨也可以开启具体的磋商和谈判。美中“重归于好”需要双方增强互信,并不是一个可以一蹴而就的目标;但增加接触和沟通将是推动美中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有利因素。对话总比对抗好,合作总比攻击好。
    中期选举后,对于美国外交走向,我还是倾向于美国改善与欧盟和日本关系。最早出现调整的大概会在欧洲方向发生。特朗普政府极大削弱了大西洋两岸的团结,伤了不少感情,在贸易、气候变化、伊朗问题上导致了欧美严重冲突。面对美中期选举结果,最暗自高兴的应该是欧洲的政治精英们。日本、韩国及澳大利亚也会窃喜,它们会寄希望于受到打击和限制的特朗普会对自己的亚太盟友变得更加温和。
    我还是原来看法,中期选举后,美国国会的“变天”只会加剧美国对华强硬的政策走向,而不太可能软化其态度。中国人无需对美国政坛的变化抱什么幻想,我们的利益,绝对不可能指望因为美国选民的一个做法而得到保护。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比什么都牢靠,这比什么都重要,别去指望美国会改变对中国态度。
    1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50多次提及“开放”,充满自信地向世界宣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大家完全可以抱着乐观态度。”中国只能靠中国自己去解决,只要我们更加改革开放,只要我们不折腾,只要我们坚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我们以人民为中心,只要我们坚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毫不动摇,我相信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中国经济的“大海”,是壮阔之海,无惧任何狂风骤雨,始终顺应时代潮流奔涌不息;也是开放之海,真诚向世界敞开胸怀,始终与各国合作共赢。“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东盟评论社”,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

今日要闻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海外華媒走進山西臨汾 探源中華文明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版权所有:东盟评论社